砖雕是以砖作为雕刻对象的一种雕饰,它是模仿石雕而来,但比石雕更经济,省工,因而也较多被采用,特别是在民间建筑中。在民居建筑中,砖雕多用于大门门楼,山墙墀头,照壁等处,表现风格力求生动,活泼。在雕刻手法上,也与木,石雕饰相类,有剔地,隐雕,浮雕,透雕,圆雕,多层雕等。砖雕既有石雕的刚毅质感又,有木雕的精致柔润与平滑,呈现出刚柔并济而又质朴清秀的风格。
工艺工序
制砖:中国砖雕常使用专门烧制的青砖,均采用颗粒极为细腻的黏土或者河底沉淀的污泥为原料,有时还应用特殊的烧制工艺,务求成品质地匀净、软硬适中、不含气孔。例如徽州砖雕用砖只采取新安江北岸质的黏土。制成砖块还必须经过打磨才可以使用。
打样:把设计稿拓印在涂抹过石灰水的砖面上,或者在砖块上直接画稿,调整基本布局及比例。
打坯:用凿子或刻刀粗略勾勒画面的轮廓,分出基本层次。
出细:运用多种工具,铲、刻、挑等计划相结合,刻画细节。
清代民间砖雕除江苏、安徽外,在山西、浙江、福建、广东、北京、河北等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们大多作为官吏、富豪、地主宅院的厅堂、大门、照壁、祠堂、戏台、山墙等建筑的装饰,雕刻精巧,有的陪衬以灰泥雕塑或镶嵌瓷片,争奇斗胜,富贵华丽。清代后期,砖雕趋向繁缛细巧,具有绘画的艺术趣味,充分表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
砖雕成品主要用来装饰寺、庙、观、庵及民居中的深宅大院,一般用于天井、山墙、影壁、廊心壁、丹墀、台阶、下槛、墀头、须弥座、屋脊等处,雕刻题材可分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等几类。在发展过程中,临夏砖雕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的手法,同时注意将传统国画、书法、印章、诗文的艺术表达形式与砖雕手法融会贯通起来,形成多元性的艺术特征,既保留着特有材料所呈现的质朴和简约,又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