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的历史:人类早期潜水确切年代无法考证。有文字记载,据《下海半英里》一书中介绍,早在公元4500年前进行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就发现了镶嵌珍珠母的珍珠。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潜水可追溯到公元2250年,夏朝皇帝曾接受由部落进贡的牡蛎珍珠贡品。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中有描述,距今1700年前海边渔夫潜水捕鱼的场面的记载,由此可验证人类潜水的早期活动。在米索不达文化全盛时期,阿兹里亚帝国军队使用羊皮袋充气由水中攻击敌人,算是潜水应用在军事活动的先祖。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实践,潜水方式及装具也从原始的“狗刨式”、“扎猛子”、“寒鸦浮水”,逐渐过渡到呼吸管-气囊-倒扣的木桶(300年前)-鼓风箱与钟的配合使用等。早的可称得上潜水装具是1837年英国人赛布首次试制的通风式装具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初期,曾派人赴苏联、波兰学习潜水及打捞并引进通风式,开放式及自携式潜水装具。70-80年代我国分期派遣人员赴欧美学习现代潜水技术,同时,引进knb系列及heliox-18b型为代表的需供式潜水装具和饱和潜水系统。
打捞的潜水人员,在水下的作业过程中,他们需要对彼此的情况的充分了解,才能在水下相互的默契配合,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了解对方的意图,共同完成水下的任务,为工程的顺利完成准备良好的条件。水下打捞队是一个团队,需要彼此之间的相互配合,这对水下打捞任务的完成非常的重要。
水下打捞是一个相对繁琐的水下工程,需要团队之间的配合协作,各个关节充分的配合才能使工作顺利的进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极有可能使任务出现意外,可见团队协作对于水下打捞工作的重要性。团队之间可以信息互通的重要性。 如果他们没有彼此之间的信息沟通,水上的人员对水下的环境一无所知,那么很难对突发的事件做出及时的反应处理,水下人员也根本不了解水上的各种情况的变化。由此可见团队之间信息互通的重要性。潜水人员之间的合作默契很重要。
水下打捞是一个水上水下人员相互配合的过程,工程潜水人员通过对环境的勘测,和对被打捞物的了解,可以及时的把信息传达给水上的相关人员,使他们能够快速的了解水下的环境,能够与水下的人员实现信息的同步,通过对环境的分析了解,可以及时的做出各种应急方案,以备不时之需,这是团队之间信息的互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