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通用工业控制装置,它继承了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良好性能,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为一体。PLC应用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智能仪器仪表、电厂检测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
1.PLC概述
PLC在早期是一种开关逻辑控制装置,被称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它在固有的系统程序的支持下,按照“输入采样→用户程序运算→输出刷新”的步骤循环地工作,用于控制机器或生产过程的动作顺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PLC采用微处理器作为其控制核心,其功能已不再局限于逻辑控制的范畴。因此,1980年美国电气制造协会(NEMA)将其命名为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但为避免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混淆,习惯上仍将其称为PLC。
追溯PLC的发展历史,就不得不提及“GM10条”。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液压部提出10项招标指标:
(1)编程简单,可在现场修改和调试程序。
(2)维护方便,采用插入式模块结构。
(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4)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相比体积小,能耗低。
(5)能与管理中心计算机系统进行通信。
(6)购买、安装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柜相竞争。
(7)采用市电输入(美国标准系列电压值AC 115 V),可接受现场的开关信号。
(8)采用市电输出(美国标准系列电压值AC 115 V),具有驱动接触器线圈、电磁阀和小功率电动机的能力。
(9)系统扩展时,原系统只需做很小的改动。
(10)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