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向阳、进排水方便、含腐殖质适中的黏质土壤建池塘,面积为3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有高出水面40厘米的防逃设施,用水泥板、砖块、硬塑料板或三合土压实筑成,也可用聚乙烯网布沿池塘的四周围栏,网布下埋置硬土层,水深40-50厘米即可。池底铺20-30厘米厚的软泥。池壁要夯实并高出水面30-40厘米,比地面高20-25厘米。在池内近出水口处设一个占池面积5-10%的鱼溜(集中鱼的地方),鱼溜比池底低20-30厘米。进水口要高于水面15-25厘米。简单说就是进出水口必须设有拦鱼网。进水口、溢水口、排水口用密网布包裹,池底向排水口倾斜,并设置与排水口相连的鱼溜,其面积约为池底的5%,低于池底30-35厘米。池中投放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4。
池塘混养即和其他鱼类混养,如和鲢鱼、鳙鱼、草鱼、鳊鱼等混养。这种养殖方式的选塘、清塘、、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混养的优点: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他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这种养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
具体分布:中国(天津、河南、广西、北京、黑龙江、山西、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南、山东、广东、吉林、辽宁、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萨哈林州、阿穆尔州)、西班牙、越南、澳大利亚、柬埔寨、加拿大、德国、意大利、哈萨克斯坦、菲律宾、西班牙、泰国、土库曼斯坦、美国、乌兹别克斯坦、老挝、缅甸。
主要价值
药用:活体可以入药,性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肾暖脾、除湿退黄、祛湿止泻、止虚汗等功效,可用于脾虚泄泻、消渴、小儿盗汗水肿、小便不利、痔疮、皮肤瘙痒等。《本草纲目》记载泥鳅“暖中,醒酒,解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