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在选择性酸溶过程中,当表层的钴溶出后,其内层钴的溶出过程属内扩散控制,即过程的速率取决于物质在部分钴溶出后形成的孔隙中的扩散速率,孔隙越大则钴溶出得越快,而孔隙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合金中的含钴量,同时也取决于原始合金的晶粒度,晶粒越细则在钴含量相同的情况下孔隙越小,越不利于钴的溶出。含钴量越高,则钴溶出后形成的孔隙越大。因此选择性酸溶法一般宜于处理含钴量较高(如YG15等)、晶粒度比较大的废合金。
在工业条件下废合金块往往装入钛质的转筒或固定的篮筐内。转筒表面钻有许多小孔以便溶液流通,钛转筒和篮筐接阳极,以不锈钢片作阴极。当采用转筒式阳极时,由于在转动过程中阳极内的废合金块互相摩擦,亦可消除钝化膜,相应地防止阳极钝化。
若处理的原料为杂类的废合金,则得到的混合氧化物往往用以制取APT,其处理流程一般为首先进行NaOH浸出,使钨以Na₂WO4形态进入溶液,钴的氧化物以及Ti、Ta、Nb的氧化物进入固体残渣,再按传统工艺分别从Na₂WO4溶液制取APT,从残渣回收钻等有价元素。
硝石氧化法对原料的适用性广,对原料的种类和形态无特殊要求,块状、粉状的废旧硬质合金或废钨材料都能处理,工艺简单、能耗低,但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NO(NO₂),有待妥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