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类医疗器械是依据其应用系数归类的: 1、一类 就是指,根据基本管理方法得以确保其系数、实效性的医疗机械。一般由市食品类药监局来审核、发送给商标注册证的。其运营能够无需《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只必须到工商管理局备案就可以。比如:外敷止血贴。必须表明的是,并并不一定“止血贴”全是一类,一些是二类医疗器械,一些是有机化学类,这种得依据其商品自身特性决策。 2、二类 就是指,对其系数、实效性理应加以控制的医疗机械。一般由省食品类药监局来审核、发送给商标注册证的。比如:电子温度计,量血压器,套(避孕套)等。 國家依次出了两支不需申请办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第二类医疗器械,批有十三个,其商品为:电子温度计、量血压器、医疗器材药棉、医疗器材脱油沙布、医疗器材环境卫生防护口罩、远红外磁疗器材、家用血糖仪、血糖试纸条、怀孕确诊验孕纸(早孕试纸检侧验孕纸)、套、避孕措施帽、残疾轮椅、医疗器材无菌检测沙布; 第二批不需申请办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商品有六个:电子器件心率脉率仪、梅花针、三棱针、针灸针、排卵检测验孕纸、手提氧气发生器。 3、三类 就是指,嵌入身体;用以适用、保持性命;对身体具备潜在性风险,对其系数、实效性务必严控的医疗机械。一般由国家药品药监局来审核、发送给商标注册证的。
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办理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医疗器械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 1、格式要求: (1)申请材料的同一项目的填写应一致; (2)申请材料应使用A4规格纸张打印; (3)申请材料应清晰、整洁,每份申请材料均应装订并加盖企业公章,并按照申请材料目录的顺序装订成册; (4)在每项文件的di一页作一标签,或用带标签的隔页纸分隔,并标明项目编号; (5)用档案袋将报送的材料装好,档案袋需使用封面(格式见“档案袋封面格式.doc”),在袋面标明生产企业名称、地址、产品名称、联系人及电话,并加注申请材料审核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事务人员姓名(需亲笔签名),联系方式,如是医疗器械注册专员请提供姓名(需亲笔签名)、联系方式及备案凭证号。 2、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产品标准一式两份,其他资料各一份。(附件1~附件5另附,无需与整套申请材料一起装订) 3、各项(上市批件、标准、检测报告、说明书)申报资料中的产品名称应与申请表中填写的产品名称实质性内容相对应。若有商品名,应标注商品名。申报资料应当使用中文,根据外文资料翻译的申报资料,应当同时提供原文。 4、申报资料受理后,企业不得自行补充申请,但属于《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情形的,可以补充申请。 5、生产企业在提交注册申报资料时,应同时提交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产品注册标准及备案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的电子文本(Word格式,具体要求见《关于调整医疗器械说明书备案内容的通知》(食药监办[2008]125号),其内容须与纸质文件的内容相一致。电子文本可通过移动存储设备(U盘或光盘)形式提交。 6、办理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事务的人员应当受生产企业委托,应提交生产企业负责人身份证明原件与复印件(生产企业负责人办理时);或者生产企业出具的本企业注册申请事务办理人员的授权书及该办理人身份证明原件与复印件(非生产企业负责人办理时),身份证明原件经核对后退回。 7、如某项申请材料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中相关豁免条款的规定,或符合国家局其他相关文件规定的,应提交相应的说明文件。 8、本指南已明确要求提交原件的,不得提交复印件。凡申请材料需提交复印件的,申请人(单位)须在复印件上注明“此复印件与原件相符”字样或者文字说明,注明日期,加盖单位公章。注1:企业应自行保存1份注册申报资料复印件以便注册核查用。(若注册申请未获批准,整套注册申报资料不予退还,申请人可凭复印件申请换回原件。)
医疗器械是严监管行业,是普遍认知;对于初涉医疗器械行业来说,严监管是怎么样的严呢?我经常接到电话问询:销售二类医疗器械需要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吗?二类医疗器械销售要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吗?等相关事项。在此一并说明。 一、销售二类医疗器械需要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吗? 按照国家医疗器械经营监管法律法规,规定:二类医疗器械的销售不需要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企业销售二类医疗器械只需要取得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即可;二类医疗器械的销售需要办理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取得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后方可销售二类医疗器械;三类医疗器械的销售需要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企业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后方可销售三类医疗器械。 二、二类医疗器械销售要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吗? 不需要,按照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法规,二类医疗器械销售办理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即可。且,家庭常用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无需办理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也可销售,设计产品如血压计、额温计、避孕套等。
想要办理该经营许可,需要先满足这些基本条件:(一)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相关专业学历或者职称; (二)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营场所; (三)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贮存条件; (四)与经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 (五)与经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专业指导、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