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轿的轿帏有着极为鲜明的艺术风格,轿帏的选材非常讲究,一般都选用红色的绫罗绸缎等丝织品。上面刺绣的图案纹样一般都被赋予了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讲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一说此风源起于唐代北方士族违禁偷娶活动。东汉魏晋以来,士族大姓自恃门第高贵,儿女婚事一直在小圈子内进行,耻与异姓结亲。其中称显贵而顽固的,要推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清河与博陵崔氏、陇西与赵郡李氏这七大望族。唐元稹《会真记》述张生向崔莺莺求婚,崔母自矜博陵望族而瞧不起对方门第,正是这种状况的写照。
程颐和其兄程颢并称“二程”,都是理学宗师,认为婚姻当以终身夫妇才合“天理”,反对男子再娶女子再嫁。程颐晚年时,家里出了两件事,先是甥女出嫁未几,夫妻失和,骑马返归娘家;接着又是侄媳妇因丈夫暴卒,也骑着马一去不归,不久便改嫁他人。程颐受此刺激,一病不起,死前留下遗嘱:今后程家送嫁女儿,一概不用车马,男方须用“檐子”来迎娶,断绝“反马”之习;反之,程家娶亲,也照此办理,以此确保既嫁女子“从一而终”。程颐死后十多年,金兵内侵,中原骚乱,程家从洛阳迁居池阳,其后一直恪守祖训,所生女子,出嫁时一律坐“檐子”,夫死不归,“守节”终身。
随着理学在南宋的兴盛,这种“从一而终”的观念渐为社会接受,“檐子”取代车马的迎亲习俗亦流行起来。其后果,一方面是嫁出的女子从此失去返归娘家的自由,另一方面她们在夫家的地位也有所巩固,俗谓“我是被你们家用花轿抬过来的”抗辩自卫之辞,就是以这种迎娶礼节为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