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详细页面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凤起路20号

    联系:小胡

    手机:

    小程序

    杭州名中医馆连建伟电话预约,解决广大群众挂号困难

    2025-01-03 11:00:01 197次浏览
    价 格:面议

    ,亦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多见于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脑动脉硬化等患者。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不深,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严重者可整夜不能入睡,妨碍其工作与生活。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

    医案

    单某,女,时年55岁,2018年6月15日初诊。已3年,近1个月来加重,难以入睡,睡后易醒,每夜只能睡3小时左右,伴口苦,右关脉大,左关脉弦,舌尖红苔薄腻。

    诊断:(痰热扰心型)不寐。

    治则:化痰清热。

    方药:姜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甘草3g,生姜3片,炒枳实10g,竹茹10g,黄连3g,郁金12g,丹参15g,米仁30g。共7服,水煎服,日1服。

    6月23日二诊:夜寐已好转,余症同前。上方姜半夏改12g,黄连改5g。共14服,水煎服,日一服。

    7月13日三诊:夜寐继续好转,仍口苦,便溏,右关大左关弦,舌红苔薄。上方改姜半夏10g,黄连4g,加太子参20g。共14服,水煎服,日一服。以后患者以黄连温胆汤化裁继续1个月。2个月后随访,患者睡眠改善,每夜能睡6小时左右,口不苦,纳可,便调。

    按:本案患者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积湿生痰,因痰生热,痰热上扰,故心烦;痰郁化火则见口苦;舌尖红苔薄腻,为痰热内扰之征。右关属脾,右关脉大,连建伟认为是阳气旺盛,脾胃尚强;左关属肝,左关脉弦为肝气郁滞,治当燥湿化痰、清热除烦,方用黄连温胆汤(由温胆汤加黄连而成)。温胆汤的古书记载,早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腑·胆虚实第二》篇,有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药由半夏、陈皮、枳实、竹茹、甘草、生姜组成。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寒热并调,辛开苦降,各司其属

    胃为阳土,其病多实多热;脾为阴土,病多虚多寒。然脾胃病变并不全部表现为单纯的寒证或热证,往往多为寒热错杂的复杂病变。如既有胃脘冷痛、呕吐清涎,又兼见大便滞而不爽、肛门灼热下坠的上寒下热证;或为、便溏,又有口臭口疮、胃脘灼热之上热下寒证。因此,在诊治中须“瑾守病机,各司其属”,不可顾此失彼。

    对于寒热错杂者,连老强调须详察病机,寒热共调,方符合脾喜温燥、胃喜凉润的特性。当脾受湿困、胃为热扰之际,常用辛开苦降法燥脾清胃,以半夏泻心汤为,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如此则“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如泛呕清水甚者改用生姜泻心汤;脾虚审者,则取用甘草泻心汤,佐以茯苓以增健脾化湿之功。若邪热内陷、痰浊蕴结而“心下满痛”者,投以小陷胸汤以降痰火、利气机。连老指出,寒热错杂证,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方,当求本论治,随证加减。实热盛者,适当重用黄芩、黄连,少用干姜,酌加车前子、金钱草、虎杖清热利湿;寒湿盛,重用干姜,少用连,佐以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热毒亢,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兼食积者,加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虽药有增损,然寒热并调、辛开苦降之旨不变,“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统筹攻补,补而勿滞,泻而勿损

    经云:“阳道实,阴道虚。”脾为至阴之脏,其病多虚;胃为阳热之腑,其病多实。脾虚证治以健脾补气、温中散寒之法,常用四君、理中之辈。胃实证治以泻热、通下、降气、消导之法,常用白虎、承气之类。连老强调,脾胃病往往虚实夹杂较多,临证不可一概而论。脾虚或兼有湿浊、湿热之实,胃实或亦有气阴之虚。因此,久病或老年体虚病者,每见寒热虚实夹杂,治当寒温并调,虚实同顾,攻补兼施。

    脾胃虚证,常以甘药补之,然须把握气机之升降,分清气虚气滞之不同。甘味之品易滞气生满、助湿生痰,常配伍陈皮、佛手、木香、苏梗等导滞又甘能生湿,妨碍运化,凡因湿浊、饮邪阻滞中焦引起的呕吐痞满证,当忌用甘药。胃阴虚正忌滋腻壅塞之剂,宜清补、平补,以达胃健纳旺之目的,常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扁豆之类,补而不腻。如用熟地等滋腻补药时,常酌加陈皮、砂仁、木香等健脾之品,以防粘膩呆滞脾胃。

    若胃火蕴结、阳明腑实、脾蕴湿热等实热证候,运用黄连、大黄、龙胆草之类苦寒之药,须详加辨证,否则偾事。若为胃气虚弱,寒凝中焦,误投苦寒方药,则伤阳败胃,或化燥竭阴。此外,胃喜润恶燥,对于木香、砂仁、苍术、厚朴、陈皮等辛香温散之辈,虽有散结消痞之功,用于脾胃气滞、湿阻、食积等证,但若久用重用,也必耗伤胃气。干姜、附子、肉桂等辛热温燥之品,虽有温中散寒之力,然亦不可用之太过,谨防胃之阴津受耗。攻伐之剂,多为峻烈之品,祛邪之力猛,然伤胃之虑亦深,故常佐以草、枣和缓之药,顾护胃气,中病即止,使病退而胃不伤。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沙发等着你!
    被浏览过 386945 次     店铺编号35224437     网店登录     免费注册     技术支持:小区字典     杨宇    

    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