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旌
也叫“殃榜”(土语),常贴在门报儿旁边,一般用长幅布帛书写,也有的写在木牌(可到赁货铺租赁)上立于影壁前。木牌有木架,底部有座,牌子为约宽80厘米、高160厘米的长方形,两边为云字头。铭旌上一般写有死者姓名、字、号、官职及生卒年月日,多由阴阳生撰写。楮钱纸,是一种用白纸剪扎成的长条穗状纸钱,男性死者在纸钱末端剪成凸字形,女性则剪成凹字形,悬挂在门报儿下。但若是租赁别人房产,则只能竖于门框旁,不得悬挂。楮钱纸是根据死者年龄一年一条纸钱,成殓完毕必须烧掉。
门报儿、铭旌、楮钱纸的贴摆以出家门男左女右为标准。立幡杆,多为大户人家为显赫财势所为,从人死后直立至出殡。幡杆共3棵,长达8尺,杉木,上刷白粉。亡男,门左立两棵,杆顶挂纸鹤幡,门右立一棵,顶桂枝;亡女,则相反。更有甚者还搭制牌楼。死者的长子或次子要到专门的刻字店去印刷报丧帖(俗称“六子”),其内容与铭旌相同。孝子们要手执报丧帖披麻戴孝到亲友家登门报丧(富户让茶房或仆人持帖报丧,远道者邮寄)。孝子下跪,双手扶地,行尽孝报丧礼。民国初年,多行鞠躬礼。现仍有行单腿跪拜礼者,并采用贴门报儿、悬挂楮钱纸等为报丧方式,有的还在报纸上刊登讣告,而铭旌、报丧帖、幡杆等均已绝迹。
也称“入殓”,是将死者抬入棺木的仪式。一般在人死后第三天举行(若第三日不吉,便不计死亡当日,而视第四日为第三日)。届时,死者的亲朋好友、侄男望女都前来与死者见上后一面。入殓前的准备工作相当繁琐。首先请阴阳先生看风水和棺材摆放的位置、方向,推算出几时入殓为吉。然后,由茶房根据家属意见向亲朋好友下成殓帖子,告明入殓时辰。亲朋好友参加入殓仪式一般不送礼,而讲究送“纸盘”(一种包装考究的香和烧纸捆扎组成的祭品)。棺材和死者面容在入殓前都要再度装饰和修整,常由茶房负责。先将七彩绸铺在棺材底部,放好头枕、脚枕,绸上按一定位置放7枚铜钱,谓之“七星板”(即头、两肩、两臀、两脚各一)。其长女要一手拿着盛丝棉和清水或酒精的小碟,一手拿着竹签,由阴阳生为死者用清水或酒精擦拭眼睛、鼻子、嘴和耳朵,谓之“开光”。其口中还要念叨着“开眼光,亮堂堂;开鼻光,闻味香;开嘴光,吃东西香;开耳光,听八方;开心光,心豁亮;开脚光,走四方……”等所谓咒语。之后,再用一面小镜子为死者照一照,之后,将镜子摔碎,表示死者在阴间可以眼光明亮、吃八方、听八方、闻八方。?
入殓时,讲究“长子抱头、长媳抱脚、次子、女儿抱腰”。当死者被抬入棺材后,阴阳先生要用一条在寺庙里开过光的绸带量一量死者是否躺平,位置正不正。富有之家,还要给死者口中放一颗珍珠,贫民百姓则多放一红纸包着的一小撮茶叶,认为这样死尸不易腐烂。死者的双手也不能空着,富者左金右银;贫者一般左烧饼右棍(筷子)或左烧饼右田鸡。因说人死后有3魂,一魂守尸骨;一魂投胎转生;一魂奔赴西天。而西天路途遥远,又有恶狗林、鬼门关拦路,一旦遇有危难,便可用手中物品帮助脱险。此外,棺内还可放适量的随葬品。男子有烟具、茶具、酒、手杖乃至手枪、战刀等;女子多用化妆品、首饰、衣饰,甚者怀抱金如意。入殓时,还要用“包”将死者棺中空隙垫严实。包,多为毛头纸、草纸,内包灯草(贫者内包锯末,富者则使用红、蓝绸子作包)。未婚男子故去用青色包,未婚女子用红色包。入殓时,所有亲人的眼泪都不得掉入棺内,否则被认为对死者不敬,不利于死者奔赴黄泉。盖棺前,子女们可将盖在死者身上的白绸布前的约1尺布撕下保存,据说可以为儿孙们增寿。入殓的仪式是由阴阳生主持,此时的各种执事、一切人等都要听阴阳生的,不能各行其是。盖棺时要先盖“子盖”,即层盖,实际是一层薄板,里面糊有红布,外面无须油漆,上盖五彩绸以图吉利,然后再盖大盖。大盖与棺材之间用材头钉销上,上飘五彩绸。材头钉是木质的销子,因棺材不能见铁钉子,故采用木销。材头钉一般在起灵前都是虚着塞上,目的是等奔丧未到的亲属来时能与死者见面。盖棺后,入殓的仪式就基本结束,直至出殡起灵前,棺前须立3张供桌,上铺镶青缎狗牙边的白缎台布。两边供桌分别摆1对花瓶、1对景泰蓝铜器、1对白银蜡扦儿,上插着估衣街“常元合”的牛油大蜡,蜡身刻一幅红字对联:“乘鹤西去,驾返瑶池。”中间供桌供死者画像,摆香炉及八仙供果。地下放烧纸瓦盆一具,按时焚烧纸钱。?
下葬后,一般都要在坟前立一长方形石质墓碑,碑文男女有别,若死者为父亲则写“先考×××府君之墓”或“先严×××府君之墓”;若死者为母亲则写“先妣×门×氏太夫人之墓”。墓碑的碑阳书写格式与铭旌、本主牌相同。碑阳上刻龙纹,中间为“流芳千古”、“名垂千古”等。碑阴写法不一,有刻“生卒年月日”,亦有刻行述者,即把生平、功德、为人、事迹写成传记。